新北市立美術館以其「開放式」設計理念,呈現了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建築樣貌,將於今年 4 月 25 日正式開館,從 2015 年進入設計階段,歷時十年可謂精雕細琢,此一規劃不僅體現了空間的靈活性與透明性,還重新定義了建築與自然的共生關係。
在這個資訊過載、節奏加快的時代,追求平靜而簡單的日常是理想中的生活面貌,摒棄複雜與瑣碎的事物,透過家與人的連結,細細品味生活獨有的韻味。邑田空間設計團隊以專業設計思維,用溫潤木質細細鋪述溫馨居家,以簡單素雅的色調質地,讓空間化繁為簡,沒有太多的裝飾下,以現代手法結合極簡設計,構築出舒心和煦的生活光景。
理想的居家環境,建構在豐富的機能設計,有鑑於未來的住宅設計將會特別強調功能增量,讓機能實用的居家空間及設計細節愈顯重要。本期主題「美型機能宅」,帶領讀者從不同層面理解如何為居家提升日常機能,結合大眾對於生活美感的追求,簡約、留白的住宅設計,不僅讓空間更加整潔和和諧,還強調質感、細節和均衡,造就寬敞舒適,機能不乏的理想起居環境。
空間的形式與風格百百種,如果能從中注入巧思,將突顯出屬於居住者的品味與特質。莫耳設計團隊以專業設計力佐以對空間的深思熟慮,傾聽業主的需求下,將空間打造成屬於個人的秘密基地,囊括基本機能的同時,也賦予空間舒適與互動性,並在現代設計語彙中流露質感溫度,刻劃出空間與人的和諧關係。
居住空間所具有的氛圍情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而家的舒適度與美感更會反應在每個人言行上,此次主題「質設計‧好生活」從起居日常開始為基礎,建構每一天的好感生活為初衷,帶領讀者透過相關設計、方法打造好感生活提案。此篇以開放式設計為出發,藉由打造開放式廚房、開放式書房等等,透過莫耳設計總監的專業經驗,帶你創造美好日常的儀式感。
現代人常常低頭划手機,總是給人科技冷漠的疏離感,而空間中的主體是人,而家人間最珍貴的就是感情,透過開放式設計,不只可以放大空間的視野,最重要的是可以讓人與人間增加更多互動的可能,讓我們專注的不再是手機,而是身旁的家人。透過以下的設計手法、搭配的巧思,讓人們可以明白室內設計不只是影響動線、採光、機能,還有更緊密的是感情融洽的關鍵!
感受生活的美好,讓空間回歸本質,上上設計團隊藉以專業的設計思維,以及對空間的敏銳度,將居家環境捨棄多餘的色彩,同時不做過度的修飾與點綴,而是以最純粹的樣貌呈現出窗外美好的綠意風景,最後在採光的搭配下,進而讓空間氛圍流露出歲月靜好的自然之美。
此案坐落於台北市大同區,位於14樓的新建案,不含陽台共有24.8坪。重視屋主需求的榮設計邱振榮總監,將客廳旁的客房調整為多功能和室空間,同時規劃收納櫃體,滿足屋主使用需求,並在開放式設計、動線規劃,搭配材質特性,營造寬闊通透的明亮視野。
身為公領域中最重要的客廳與餐廳,除了是家人間最常相聚的空間,同時也是待客時缺一不可的場域,如今很常看到將客廳與餐廳結合在一起的開放式設計,讓全室呈現出一體成形的質感外,更讓感官上有著開闊的視野,如此一來更能讓居家凝聚出更多與家人朋友的感情。以下透過四個住宅設計案例,帶你一同看看開放式客餐廳的設計,有哪些特別的地方吧!
室內空間常見的開放式設計,除了能夠將客廳與廚房、餐廳結合之外,當與書房整合在一起時,將會為整體空間帶來什麼樣的轉變呢?情境與氛圍將會變得如何?以下透過四個住宅設計案例,帶你看看將公領域客廳與書房做結合時,家的風采會讓你對原本生硬的書房大大改觀!
現代主義在 1930 年代以一種建築運動出現,透過開放式格局,置入實用且機能性強的家具,融合簡約設計,是以現代主義為主的室內設計主題概念。
本案基地坐落於市郊,位在大廈高樓層,因此可以由上往下俯瞰高鐵穿越平原的美景,一進入室內便可透過大片落地窗看見壯闊的山稜線與毫無遮掩的藍天白雲,這種身處都市與自然交會處的中介特質,讓心情得以自由轉換,在快步調與慢節奏之間達到平衡,成為超越時間的雋永畫面,無論是外出工作或返家與另一半相聚,這種舒適的氣氛都叫人沉醉其中、難以忘懷,也是一間符合經常快速移動的企業家需求的專屬宅邸。
如果你向設計師詢問近幾年來住家空間規劃最大的變化為何?他們可能會回答:「開放式設計概念」,雖然台灣的建商過去都強調越多越好的房間數量,例如大三房、大四房等,甚至提出從都市搬到郊區,兩房換別墅的說法,但隨著房價節節高升與少子化的現象持續加溫,更多的屋主希望住家內保有大型空間,而非大量的小空間,無形中導致開放式設計的格局被普遍應用在許多住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