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雪梨魚市場(Sydney Fish Market),從傳統市場蛻變成為都市地景,去年落成完工,坐落布萊克灣(Blackwattle Bay)水岸邊,由丹麥建築事務所3XN操刀設計,針對建築、人文與自然的深度對話,並非只是空間升級或設施翻新,也重新定義了「魚市場」在城市生活中的角色。
澳洲雪梨魚市場上俯視圖。(圖片來源:Archdaily)
雪梨魚市場宛如波浪般起伏的「懸浮屋頂」最為吸睛,這項設計靈感源於海面上微風掠過的層層漣漪,三層鋼結構如同懸浮於空中,打造出視覺上的輕盈感,同時具備遮陽與通風的雙重效果。這片屋頂並非純粹覆蓋,而是一種環境調節的中介設計,為空間帶來柔和採光以及自然氣流。
設計師讓屋頂彷彿漂浮於碼頭與海灣之上,不僅呼應海港城市的文化特質,也賦予了市場一種現代建築詩意。它代表的不只是實用的設施,也是一座當代公共建築的象徵性。屋頂就像一張攤開的網,能把將人、海洋以及空間緊緊交織。
雪梨魚市場漂浮屋頂。(圖片來源:Archdaily)
空間以「透明化」為設計核心,魚販作業區以玻璃圍籬劃分開來,使得訪客能夠一窺鮮魚拍賣、處理與包裝流程,賦予另一教育意涵。空間中使用可再生建材與節能設備,符合永續趨勢,使得市場不僅是消費場域,更是綠色生活的實踐基地。
當你走進新魚市場,迎面而來的不再只是傳統市場面容,而是一片以光線、動線與視野主導。內部空間重新規劃,不僅劃分了生鮮販售與熟食區,還規劃了開放式廚房、料理教室與展示平台,讓市場成為體驗式飲食文化的場域。新魚市場模糊了購物與休憩的鮮明界線,訪客不只是來購買漁貨,也能在咖啡吧、小酒館或觀景平台停留,感受一種介於「城市慢活」與「文化交流」的不同體驗。
雪梨魚市場「透明化」設計。(圖片來源:Archdaily)
雪梨魚市場的建築與空間展現了海灣景緻的靈魂,市場最大的轉變之一,就是讓建築主動結合自然,尤其面向布萊克灣的弧形平台與階梯式看台,坐擁整片水域,遠眺雪梨港大橋與市中心的天際線,而串聯了都市與海洋的過去與未來。
市場的外圍有公共散步道與碼頭設計,不僅保留傳統漁港意象,也點綴出與在地社區的無縫接軌。建築設計刻意降低臨水立面的厚實感,以透明玻璃與木質結構取代牆體,海風與陽光自然可以輕盈穿梭,使人在內部空間也能感受外部變化,實現內外互通。
雪梨魚市場海灣景緻。(圖片來源:Archdaily)
雪梨魚市場的重建誕生,不是空間的全面革新,是城市對未來生活方式的具體回應。在這座建築中,我們不僅體會到空間美學,也能感受魚市場木棧道上的陽光海風,映入眼簾的,不僅是一座魚市場,更是一座為未來打造的城市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