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的本質著重於解決居住需求,而建築美學則代表城市文化的縮影,張景堯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團隊致力於在天與地之間思考人與空間的微妙關係,追求以簡單不單調、豐富不複雜的設計,體現建築美學文化的獨特價值。
此案為兩棟14層樓的集合住宅所形成的社區,基地位於台中市區邊緣臨筏子溪與幹道交會的角地,河道提供了開闊的前景,可以一覽台中市區尤其是七期動人的天際線。基地呈倒梯形,兩棟建築沿著斜邊配置,各棟剛好可以有兩個正面有良好的向外立面以捕捉朝著都市的絕佳景觀。從都市方向回看時光嶼,建築量體成了跨過筏子溪大橋的焦點,有著門戶地標的獨特性格。
集合住宅因為平面格局的慣性,當在建築物角落有最佳的開大窗或陽台的機會以捕捉對外視野時,往往因為是主臥室的位置而讓廁所、衣櫃和床頭背牆限制了對外的開放性,造成了大部分集合住宅大樓的端(側)牆都相當封閉甚至完全沒有開窗,失去了對外景觀也讓外觀上無法有較為豐富的都市表情。時光嶼在規劃的時候,便希望充分掌握這個角地的優勢,在角落戶的客廳或主臥出挑一個陽台,迎接面前開闊的河景和隨著時間與季節變幻的都市環景。
兩座大樓的配置幾何與主幹道呈一個角度,而標準層陽台則平行於街道,這樣便形成一個較為活潑的立面語彙。這些陽台在中低層是規律上下排列,但到了高層便有了左右錯層擺盪的設計,使整個立面有了一種主題與變奏的音樂性。屋頂層的盒狀構造收攝了下方律動,既是屋頂公共層的觀景亭,也是與台中天際線的呼應與對話。出挑的陽台成了這個門戶建築的主題表現,從幹道的車輛行進中更能讓觀者與建築之間感受到一種動態的空間律動的體驗。林徽音曾說「建築是凝凍的音樂」,在這個交通節點上對著都市展開的也許是對這句話的一個嘗試。
張景堯建築師曾對不同規模的住宅設計寫過一段話:「我們構思一個庭園,是為了那夢想中的家。我們設計一排房子,是為了那記憶裡的街巷。我們昇起一棟大樓,是為了那永遠的風景。」希望住在時光嶼的人們,都能擁有屬於自己平凡卻又獨特的風景。
更多精采內容:www.idshow.com.tw/id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