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中的人文美學起始於居住本質,之物建築團隊以扎實且精湛的設計,結合一直追求的尖端創新思維,整合在地環境、使用者需求、永續概念,以新的建築實踐方法構築新的設計語彙。此案「云山間」,透過巧思讓建築在都市便利與自然環境之間達到微妙的平衡,最終獲得2024金點設計獎的肯定。
此案基地鄰近大武山,腳踏車騎行10分鐘即可抵達市中心,在設計上以創新的空間配置,規劃五座共享庭院,成為鄰里交流與兒童遊戲的場域。建築語彙上,設計採用多層次的透風磚陽台,以半開放的空間形態回應極端氣候,阻擋颱風、日曬與輻射,同時引入陽光、微風與綠意,使居住者能在動態變化的光影之間感受四季流轉。當夜幕降臨,這些陽台透過柔和燈光勾勒出優雅的夜景,吸引鄰里自發地聚集交流,強化社群互動,使公共空間成為一種有機的連結,而非單純的建築元素。建築在可負擔性、可及性與自然共生之間找到平衡,為未來南台灣都市住宅提供可參考的範本。
設計團隊精準掌握空間尺度,透過層層遞進的開放空間組織,模糊公私領域的界線,營造社群歸屬感與安全感,使居住者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與鄰里互動,並在不同尺度的空間中建立認同感與連結。歸家的動線設計巧妙地引導居住者經過層層過渡的戶外空間——從適中的社區庭院進入私密的小庭院,再進入室內空間。小庭院成為家的核心,不僅提供光影變化與視覺層次,也透過「借景」手法,在移步換景之間賦予居住者豐富的空間體驗。庭院中的小樹則成為家庭生活的中心意象,象徵著家的成長與穩定。半透明的格柵磚牆進一步打破室內外的界線,使公共與私密、家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更加流動與透徹。這種高度透明的空間策略,不僅增強了建築與環境的互動,也讓「家」不再是一座孤立的堡壘,而是與社群共存的有機體。
整體建築的立面設計基於「模糊的透明性」與「幾何的純粹性」兩大主題,對應不同的建築區塊,透過簡潔有力的幾何語彙,使建築能夠與環境共生,並具有持續轉變的適應性。建築群採用低飽和度的灰白色調,使其與自然光影產生微妙互動。沿著 8 米道路的 A 區建築群,運用了「模糊透明性」的設計概念,採用特製的透風混凝土磚,在立面構築錯落的模組化構圖,使光線、空氣與視線能夠自由穿透,與周圍的農田景觀建立層層遞進的關係。這些透風磚不僅具有實用的氣候調節功能,更在設計上呼應大武山的霧氣景象,透過參數化設計,在俐落的框架語彙中呈現如山水畫般的變化,使建築立面成為一幅與環境共鳴的動態景觀畫作。
此案為南台灣的年輕家庭提供可負擔的住宅,在單一的都市環境中創造一種能與自然共鳴的生活方式,設計團隊拿捏好公私邊界,結合對材質的精挑細選,在機能與美感間取得和諧性,讓整體建築在都市便利與自然環境之間達到微妙平衡。
更多精采內容:www.idshow.com.tw/id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