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無國界,是你我共通的國際語言,這齣集結三個國家、五位藝術家,在古劇院裡的一場無聲戲劇,正傳遞著環境永續的正向理念,警示世人仔細「聆聽」大地之聲。這是一場充滿啟發與感動的藝術旅程,讓我得以親身見證藝術與環境永續的深度交融。一切的美好從新竹「東興圳光藝節」開始,一顆藝術共創的種子悄然發芽,延伸至義大利切塞納(CESENA)的藝術工坊,最終在薩拉切諾鎮(MERCATO SARACENO)的展覽中盛放。這段旅程見證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如何以創作為橋樑,超越語言的藩籬,透過不同媒材,以金屬與陶瓷、剛硬與柔和的碰撞,映照出藝術和自然界之間微妙且和諧的平衡。
義大利報導。
對我而言,這是人生首次的歐洲之旅,故事的開端從「藝術」與「環境永續」說起。2023年,來自義大利的金屬雕塑藝術家——ROBERTO GIORDANI和駐臺西班牙藝術家——紹曉露(LOURDES SALCEDO TAVIRA)應新竹「東興圳光藝節」邀請,共同以「環境永續」和「在地文化」 兩個主題,進行創作,兩位藝術家因而結識,同時也種下了共創的種子。2024年,在美學聚落執行長——BECKY CHEN的促成之下,一場跨國的藝術駐村和國際藝展因而誕生,而我有幸成為此趟旅程的特派員,於當地進行深度採訪與觀察,一窺藝術家們的創作生活。
ROBERTO GIORDANI的工作坊位在義大利切塞納(CESENA),經過一段迂迴的路途,再彎入兩個斜坡,我們終於來到他的藝術創作工坊。這裡原本是座老教堂,雕塑家ROBERTO 熱情地幫我們提上行李,走過幾個階梯,來到了一個小房間,原來這兒曾是神父的臥室,面積不大卻一備俱全。藝術駐村的這幾天,我與藝術家邵曉露、BECKY CHEN三位女子一同入住,這兒頓時成為了「女生宿舍」,彷彿回到就學時期的光景,相當有趣。
展覽藝術家,策展人與市長合影。
行李安頓好了以後,ROBERTO帶著我們前往他在山城中所打造出的創作天地,從庭院圍籬至家中擺設,隨處可見許多金屬藝品,大至比我身高還高的裝置藝術,小至開瓶器,像是走進了藝廊,每個轉角均充滿驚奇。參觀結束後,大夥兒聚集在餐桌前,開始討論本次關於藝術駐村和展覽計畫的任務,現場也來了許多初次見面的工作夥伴,大家很有默契的各自分工,訂出日後的工作進度,而我也開始期待,接下來的合作。
藝術家布展中。
隔日早上七點三十分,大家一同沉浸在美好的早餐時光。用餐結束後,兩位藝術家ROBERTO與邵曉露前往工作坊,邵曉露小心翼翼的,將遠渡重洋的陶藝作品自行李箱拿了出來,每件作品均包裝完善,她一層層地剝開,如同照護自己的寶貝孩子般,深怕它們受到破壞。而另一位藝術家,正不停歇地在紙上草擬作品的樣貌與尺寸,思考如何將鏗鏘堅硬的金屬質材與柔美的陶瓷坯體融合。
藝術家工作過程。
在本次的藝術駐村中,邵曉露提及,最期待的,即是學習和體驗金屬工藝的鍛造。ROBERTO正以純熟的技術演練示範,邵曉露則在其細心指導下,專注地使用這些未曾接觸過的器械,每當完整了一小部分,她以銳利的眼神看著每個細節,並揚起滿意的嘴角。夕陽西下,我坐在一個ROBERTO所創作的座椅上,望著從早到晚,仍未停歇休息的兩位藝術家,深切體會到藝術家對於創作的堅毅與執著,頂著炙熱的天氣,不畏接近高溫爐火,不惜一身白衣沾染了灰黑,一切都只為實現,透過藝術表達自我的意念。
布展藝術家之一。
在我眼底,這場跨國的藝術駐村共創,是鋼與柔的完美交織,當黝黑結實的義大利金屬雕刻藝術家與柔弱白皙的西班牙藝術家相遇,以藝術作為溝通的語言,分享彼此對於環境永續的理念;如同金屬與陶瓷透過高溫軟化後重新結合,成就嶄新的生命;而溫度的拿捏即是至關重要的過程,過度的高溫使得陶瓷破裂,而溫度不足,金屬便無法軟化,兩者相輔相成。正如人類與環境的關係,過度的文明破壞與氾濫,進而造成環境失衡,衝擊大自然,最後反撲⋯⋯此刻天色漸暗,微風徐徐吹來,我正閉上雙眼感受著天地、藝術與文明平靜的時刻。
展覽海報。
ROBERTO GIORDANI與邵曉露兩位藝術家結束了五天的藝術駐村計畫,歷經繁複的工藝製程:高溫熔合、鍛燒、切割、焊接等工序,逐步完成了草稿上的形體,而下一步就是展出。展品無疑是展覽的重點,然而運送方式更是另個大工程,每件作品在工作人員的協同下,小心翼翼地保護,就怕受到任何的損壞。
展覽主視覺牆。
本次的展覽位於義大利中北部薩拉切諾鎮(MERCATO SARACENO)的「PALAZZO DOLCINI」市政中心,洋溢著濃厚的中古世紀風情,從前這裡是座劇院,現在則是當地的藝術與音樂文化中心。開展在即,每位工作人員從容不迫地扮演自己的角色:藝術家們仔細巡視場地,試圖找出關於展品的最佳定位;影片製作人則是劇場裡的靈魂,戴起耳機時而皺眉,時而微笑點頭,專注於展覽中的錄像放映;義大利的市府團隊和策展人,也馬不停蹄地再三確認所有細節。身為特派員的我,一同參與了布展,這個看似簡單的陳列動作,卻是相當不容易,一有毫釐之差,便會影響整件作品所呈現出來的效果。
展覽會場-古劇院大門。
開幕當天,走進PALAZZO DOLCINI的當地居民,與我們一同完整了這場演出。觀者駐足於作品面前,探究藝術家們欲傳遞的訊息,在這風光明媚的下午,這場名為「環境永續」的劇碼,正為大地向世人發聲。2024國際藝展「THE CALL鳴」以環境永續做為策展主題,運用大量且多元的創作媒材,表達對於大自然的愛護和創作觀點,如金屬、陶藝、絲緞、文字、雕塑等,均成為本次議題下的工具。作品〈DEAFENED〉,由主展藝術家——邵曉露所創作,作品為一個陶瓷耳機,並以斷掉的電線連接,闡述文明的進步,人們卻不自覺關起耳朵去聆聽,那些來自外界的謎外之音。同時進一步的隱喻,許多人雖然知道全球環境正遭受破壞,卻仍漠不關心。
展覽會場-古劇院。
另個由ROBERTO GIORDANI所創作的作品〈龜裂大地〉,以回收金屬和木材所製成,運用特殊工法所呈現而出的特殊紋理,如同大地因乾旱而龜裂的土地,讓人不禁想起近年來各地的極端氣候:巴西境內的亞馬遜因氣候變遷導致「嚴重乾旱」,引發頻頻大火;撒哈拉沙漠發生前所未見的洪水災情⋯⋯等,這些均是大地之母不斷帶給人類的警訊。
共創過程。
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與其他生物們共享大自然的資源,原本僅需簡單生活的人們,因著需求與慾望逐漸變得繁複,最後導致環境失衡。「環境永續」並不應該只是口號、手持環保旗幟,更是在地球上每位人們的責任。這場由臺灣美學平台「美學聚落」(AESTHETICS TRIBES)與義大利薩拉切諾鎮市政府共同跨海完成的國際藝展,渴望人們能夠打開一切感官,喚醒自然意識,聆聽來自大地的奏鳴,進而與其產生共鳴。這不只是一場展覽,而是一種意識的喚醒,提醒我們去傾聽、去感受、去思考與環境的關係。
共創過程。
更多精彩內容 https://www.idshow.com.tw/idtalk
國際設計獎項服務規劃 https://award.idshow.com.tw
【 歐洲絲路專欄 | BECKY CHEN 】 美學聚落執行長, 長年持續工作旅行,透過自身的觀察,探索世界,傳遞有溫度的感知哲學。
美學聚落 Aesthetics Tribes 擔任共同發起人暨執行長
BC Marketing Inc. 主理人
中國科大設計產學中心 顧問
2018台灣室內設計週擔任策略長
曾任永興家具事業擔任品牌策略長
曾任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擔任公關長
就讀 EM-Lyon Business School of Management,法國里昂商學院 Summer Session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