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板作為建築界的明星材料,因其卓越的耐火性、抗潮能力以及結構穩定性,廣泛應用於牆體、隔間以及天花板。然而,隨著全球邁向低碳永續的浪潮,如何讓廢棄石膏板實現高效回收再利用,成為建材產業的當代課題。
工研院發表石膏板再利用技術共創建材永續。(圖片來源:工業技術研究院官網)
環境部聯手工研院成功開發出廢棄石膏板的再利用技術,並於近期舉辦的“營建資材循環再利用技術計畫成果發表會”中正式亮相。此技術讓廢石膏板經過處理後重新進入生產鏈,打造高效能再生石膏板,不僅減少資源浪費,還為建材產業注入新的綠色活力。
新技術的核心在於能有效去除廢石膏板中的雜質,並將再生石膏的添加比例提高至30%。此技術不僅著眼於回收,還進一步優化產品性能,將調濕與抗菌功能融入新生石膏板中,開創出兼具功能性與環保價值的綠建材。根據環境部統計,台灣每年約產生超過10萬公噸的廢棄石膏板。傳統上,這些廢棄物多被作為混和營建廢棄物進行掩埋處理,僅少部分被應用於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CLSM)。然而,隨著綠色經濟的推動,廢棄石膏板再利用逐漸成為國際建材產業的重要課題。
此次工研院攜手國內建材業者,不僅實現技術的產業應用,更與國際綠建材標準接軌。這一合作不僅提高國內建材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還展示了廢棄資源高值化利用的無限可能,透過創新的材料技術,廢棄石膏板不僅能變廢為寶,還能成為高效建材的一部分,實現自然資源的永續循環。這種由廢料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的模式,為建築產業帶來了全新的商業模式,也為未來世代的永續發展開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