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設計的誕生源自於情感,來自於用心製造的工藝而不是量產,和許多國家的設計產業大不相同。」——EGGARAT WONGCHARIT
隨著新南向政策的推進,崛起的東南亞國家,其充滿鋒芒的設計能量同樣叫人無法忽視,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印尼、越南等國,每個國家都擁有獨特的文化和設計傳統,並一一在當地的建築、工藝、藝術、服裝與家居設計中體現。筆者本次前往其中三國,透過不同角度和主題,深入了解這些充滿活力與文化觀點的設計師群,透過他們的知識和技能,持續在當地推動可永續發展的實踐。
與EGGARAT認識多年,總覺得他是位落入凡塵的仙人貴族,最鮮明的個人標誌便是其一頭銀白時尚的髮型,同時他也是位空中飛人,長期穿梭在各國之間。自2010年米蘭設計周泰國館正式嶄露頭角,今年已是他驅動泰國設計力量進軍米蘭的第十三年,旗下帶領無數個新銳設計師,究竟他是如何在百花爭鳴的歐洲設計版圖中佔有一席之地,這一切又是如何開始?
圖片說明:泰國設計師 EGGARAT WONGCHARIT
我們約在曼谷鬧區裡某個靜謐角落,鬧中取靜,EGGARAT帶領兩位同樣參與「SLOW HAND DESIGN」(慢手設計)展覽計畫的設計師接受採訪,我們一直聊到午夜,喧囂漸漸歸零,他們的語調時而高昂且充滿生氣,對於自己真心熱愛的事物,所投入的心力,以及所執著的核心目標,是如此堅定且充滿喜悅。我的第一個問題已有了解答:「SLOW HAND DESIGN」計畫由泰國國際貿易促進部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OMOTION (DITP)作為主要支持者,其核心價值,即是把THAI DESIGN結合YOUNG TALENT,並讓世界看見,可謂「LOCAL X GLOBAL」的最佳實踐。
然而這條路並不容易,歷經多年的努力,他憑藉多年的設計經驗,精確掌握市場脈動與需求指標,並嚴選旗下參展的青年軍部隊,打場有把握的勝仗,終於正式進軍米蘭。至於為什麼是米蘭,EGGARAT說到,因為這裡是全球設計與時尚的指標,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一開始他便清楚明瞭,要讓優越感十足的歐洲客戶,認同且肯定「THAI DESIGN」與「MADE IN THAILAND」這兩個符碼,可想得知過程中難免遭受質疑,但勇於接受挑戰、不安於室的他,讓他捲起袖子擔起重任,正式成為一位策展人。
除了SHOW HAND DESIGN,EGGARAT也在2017年獲得IFA(INSTITUT FÜR AUSLANDSBEZIEHUNGEN)的青睞,邀請成為「PURE GOLD」計畫東南亞區的策展人,這是個橫跨全球七大區,20個城市巡展的國際組織,並以「UPCYCLING AND SUSTAINABILITY」為展覽核心。談及永續,EGGARAT回溯至拉瑪九世國王時期:「先王提升了泰國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可持續性經濟一直是其信念,歸功於他的遠見,今日這位慈愛的先王傳遞了此永續火炬至我手中,我必然用心遵循此理念。」2023年的SLOW HAND DESIGN展覽主題為《NOT A VIRGIN》,EGGARAT認為,它必須是種由外而內,由下至上的力量,消費者的覺醒將會驅動整個市場產業鏈的運轉,當我們正面臨全球氣候變遷的問題,已經無法再使用任何原始素材(VIRGIN MATERIALS),進行消耗或是破壞環境生態的行為,這已經不是過往RECYCLING概念,而是更上一層的UPCYCLING行為,這點相當值得你我進行反思。
在座的兩位新銳設計師聊到與EGGARAT的關係,亦師亦友,工作之餘也會一同旅行,閒暇小酌,但對於工作範疇,EGGARAT 絲毫不放水,就是這種嚴格把關的態度,促使他們獲得國際客戶的肯定,進而大放異彩。在這個微涼的夜裡,回程中我望著他們的背影,也了解到永續在教育層面的另個價值,當一位前輩導師手把手地帶領著後輩前行,傳承智慧與分享經驗,讓泰國的設計工藝文化發光發熱,這就是永續吧!
也許你曾在高端精品家具看見他的名字,如來自美國的DESIGN WITHIN REACH、義大利的LIVING DIVANIOR,以及法國的LIGNE ROSET,均是NATHAN YONG的合作對象。從設計到藝術,他始終告訴自己需跳脫舒適圈,嘗試挑戰不一樣的項目,並放手實驗創新,從不同的視角看世界。以他為名的自有家居設計品牌「KSY」,即是其設計生涯中的另一嶄新篇章。
圖片說明:新加坡當代設計大師 NATHAN YONG
我與NATHAN 相約在KSY門市,這兒是個複合式場域,入口有個時髦且具設計感的CAFÉ,如同他所設計的物件一樣,極簡迷人。談起自身的設計理念,他自認有點憤世忌俗,且反骨,這樣的性格即反應在作品之上,他無時無刻問自己「WHAT IF」,對於設計的目標性,總是覺得還不夠。回憶起初入社會時,總是矇矇懂地拿著設計稿去工廠打樣生產,被拒絕了也不放棄,到後來師傅們都認識他,心裡想著:「那個瘋狂的設計師又來了」,這樣的精神同時也是他一直以來對年輕後輩的提醒:挑戰自己,挑戰完美,擁有更大的夢想。
NATHAN曾獲得許多著名獎項,包括連續兩年獲得紅點概念設計獎、新加坡總統設計獎、年度設計師獎等,這是新加坡授予創意領域設計師中的最高榮譽。同時他也在2011年國際特刊《INTERNI FOR SALONE DEL MOBILE》中,被選為國際舞台上最有前途的年輕設計師,因此被稱為新加坡當代家具設計大師可謂實至名歸。
受到對視覺環境的觀察啟發,他的作品也引發了關於物體的存在主義問題,沒有多餘的細節,而是透過剝離過程捕捉產品的詩意,並賦予物體品質本意。像是為新加坡市區重建局(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以再生木材所打造的「COMMUNITY」圓形舞台,坐落於草地之間,兜圈的設計讓觀者圍坐在一塊兒,真實感受彼此的情感交流;另個為迪士尼所打造,以《STAR WARS》電影為藍本,所設計而成的大理石邊桌與桌凳,皆是經典之作,更掀起星際迷一陣收藏風潮。
最後我們談到「永續設計」,NATHAN認為很多人在討論此議題,但都是較表層的,現代人常過度消費,快速消耗資源,與其買廉價的產品,迅速汰換,為何不買一個品質優異的高價品,還可以使用更久呢?設計師所能做的,就是創作更堅固且舒適的優良產品,且在功能與品質上精益求精,並非如快時尚般,隨著時間洪流即被淘汰。
曾被《經濟學人》譽為未來十年最重要的國家之一,我們可以看見印尼無論是經濟、硬體、軟體及心理等方面,正朝向東協的領頭羊邁進。是次我們前往印尼爪哇島上最古老的城市,同時也是當地的藝術文化之都——日惹(JOGJA),拜訪這位來自山中的建築魔法師——EKO PRAWOTO。
圖片說明:印尼建築師 EKO PRAWOTO
當地的居民生活簡單快樂,從容不迫的日子孕育出強大的藝術能量,藝術家們彼此惺惺相惜,攜手創建出專屬這兒的藝術文化社群。而由於日惹也是一大學城,聚集了許多源自不同島嶼的年輕學子,在多元的文化衝撞與包容之下,不斷地進行對話交流與分享,進而形塑出當今和諧的藝術生態。日惹市區距離村莊不遠,因此有許多藝術家選擇住在郊區,翌日,我驅車前往EKO位於山林裡的工作室,這兒沒有文明,3C網路一切斷絕,僅以樹木為鄰,仿若與世隔絕,我很好奇他是怎麼來到這兒的。
EKO PRAWOTO是建築師,也是位教育家,自1985年起,即在DUTA WACANA CHRISTIAN UNIVERSITY任教,並於2000年創立「EKO PRAWOTO ARCHITECTURE WORKSHOP」,擔任首席建築師。2006年日惹發生大地震,所幸村莊中有許多會搭建竹屋的職人,能夠快速的重建庇護所,EKO認為這種傳統智慧是應該被保存延續的,因此他買下了村莊的傳統建築並進行維護整理,且提出當地傳統建築的可貴之處。我們坐在他以回收材料所搭建而成的工作室,聆聽其智者話語,舒適且通風的空間,真正讓人感受大地的靜謐與和祥。
住在村落裡的他每天很早起床,也很早就寢,日間他喜歡觀察村民們的日常農作,學習常民智慧,捕捉大自然與生命間的互動,他也笑說,將這些照片上傳至INSTAGRAM,也成為了他工作之餘的樂趣。值得一提的是,EKO收藏了許多攸關建築與農務用的民間匠藝工具,並打造了一座「常民工藝民器美術館」(THE MUSEUM OF THE ORDINARY THINGS ), 館藏琳瑯滿目。我也頓時大悟,這無疑是個極有機的教育系統,融合了自然、土地、氣候與匠人工藝的寶貴知識庫,他也說道,期望這些民間文物,能夠持續一代代的流傳與擴散下去。
談及永續,他認為在地先民的智慧傳承,與自然和諧共處,是永續生存的一大重要關鍵。多年來,他透過其國際級的專業建築學養,回歸山林打造村落,師法自然,並合力與地方工匠研發出抗震建築工法,善用建築回收材料,打造可漫遊的住屋系統,並致力於引導村民們結合在地傳統建築工法自主建造(SELF-BUILDING), 不僅降低建築成本,同時創造更多工作機會,使得這個村落越發生生不息。最後EKO也帶領我們前往他一手打造的原生態聚落會所「THE RIVER WHISPER」(小河細語),多麽美麗的名字,然而更美的是,我看見他對於自然的美好善待;我們一同望著潺潺流水,此刻成永恆。
「永續設計需思考生活方式、社會、各行各業與經濟層面應該如何應對,最終提出切實可行的行動。」告別了EKO,我搭乘了四小時的晨間列車,只為一睹世上最大佛寺「婆羅浮屠」(CANDI BOROBUDUR)的日出,這座於夏連特拉王國統治時期所建造,遵循爪哇傳統風格的設計,可說是當地最具特色的寺廟,並與泰姬瑪哈陵、吳哥窟並列亞洲三大聯合國文化遺產,帶著滿滿大地能量,我繼續前往下個目的地。車子緩緩拐入深山小徑,豁然開朗的參天竹林圍繞下,受訪者微笑迎接我的到來,一口整潔的唇齒,在健康黝黑的膚色襯托下,更顯潔白,當今在我眼前即是印尼傳奇竹設計大師——SINGGIH KARTONO。
圖片說明:印尼竹設計大師 SINGGIH KARTONO
究竟SINGGIH是如何進入「竹設計」的世界?他提到在2012年時,基於健康問題,便開始騎自行車,從此便愛上這無拘無束,且充滿自由感的運動,它沒有引擎,卻能夠讓我走得更快、更遠、更健康。爾後我便開始探索如何設計及製作,那時我發現歐美國家已經有人開發手工竹製腳踏車,即便那裡沒有竹子,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把這兒滿山滿谷的竹子變得更有價值。
竹子在印尼是很容易取得的自然產物,因此很容易被視為無趣且廉價的質材,然而他提出另一觀點,希望可以扭轉此既定印象,對他而言,竹是社區景觀的一部分,同時具文化歷史象徵之意,更是可輕鬆控制成本的永續質材,而且它易於種植與培育。因此SINGGIH在2013年間研發設計「竹單車」,創造了「SPEDAGI」單車品牌,由印尼文SEPEDA(BIKE單車) 和AND PAGI(MORNING早晨)兩個單字所組成。SINGGIH以堅定的眼神告訴我:「這不只是產品設計,對我而言它是社會設計,我們必須以新的方式向人們進行竹子教育。」足以可見其賦予的任務與期望。
此外SINGGIH也打造了一個專屬竹林的烏托邦,裡頭有民宿、市集,以及矗立於田中央的事務所,希望能夠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進而推動年輕人回流,同時他也積極將「SPEDAGI INTERNATIONAL」推向國際,與日本進行跨國合作。2022年6月7日,CNN大幅報導印尼總統與澳洲總統來訪當地時,共同騎著他所設計的竹單車,一舉將竹設計傳播到更寬廣的未來。
進入竹林民宿,SINGGIH笑說,這裏是年輕設計師的專屬戰鬥營,一起打通舖,一起洗戰鬥澡,吃大鍋飯,沒有手機網路,只為了探索最純粹的設計感知,且擁抱自然。當我漫步在竹市集現場,看見一個佇立各國際城市的地標指向天際,不禁讓我開始閉上眼睛想像,在某個周日的「PAPRINGAN MARKET」吸引超過四千名周邊城市的遊客前來,所有的食物均取自在地食材,如同「世界大同」的和樂景象,竹林市集使用竹貨幣交易,也舉辦過國際論壇,從這裡看世界,別有一番滋味。
最後,謹以此文紀念已離開我們的建築大師 EKO PRAWOTO:
"Architecture is a means to maintain the spirit of community solidarity and harmony with nature". – by Eko Prawoto.
【 歐洲絲路專欄 | BECKY CHEN 】 美學聚落執行長, 長年持續工作旅行,透過自身的觀察,探索世界,傳遞有溫度的感知哲學。
美學聚落 Aesthetics Tribes 擔任共同發起人暨執行長
BC Marketing Inc. 主理人
中國科大設計產學中心 顧問
2018台灣室內設計週擔任策略長
曾任永興家具事業擔任品牌策略長
曾任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擔任公關長
就讀 EM-Lyon Business School of Management,法國里昂商學院 Summer Session 2022
更多精采內容:www.idshow.com.tw/id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