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界的國際盛事「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以下簡稱雙年展),因疫情延期一年後,終於在前幾天順利落幕。雖然我們因為疫情無法飛奔威尼斯,但 id SHOW 將精選不同館區報導,讓大家一飽眼福!今年共規劃61個國家館,其中台灣館由自然洋行建築圑隊代表參展,展出歷年來5個自然概念作品,本篇分為上、下兩篇,分別介紹自然洋行的5個建築作品。
第17屆「雙年展」因為疫情兩度延期,睽違已久終於順利落幕!今年參展團隊自然洋行,以「Primitive Migration From/To Taiwan」(台灣郊遊:原始感覺共同合作場域計畫)為主題,展出「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天然修道院」、「野長城原始知覺研究室」、「勤美學—森大」、「類生態光學冥想屋」等5個建築作品,探討建築、環境、自然與人共存的議題,回應大會主題:「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
自然洋行於2014年成立的「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共同場域合作計畫,這裡與都市101大樓僅有一山之隔,卻像另一個空間一般,與自然環境共存的靜謐世界。「少少」沒有任何鋼筋水泥、塗料粉刷,只運用黑色的遮光網、玻璃等輕材質,建構出溫室與實驗空間。以最少的空間與建築設計,將自然帶入場域當中,配合展覽、瑜珈、療養師或是手作坊等課程,喚醒人類最原始的感覺,成為療癒身心或靈修的場域。此次雙年展將「少少」的結構,重現到展覽中,並強調台灣氣候潮濕多雨,網狀系統結構極輕、簡易、通風、透光等特性,為環境控制與農作物取得平衡,是台灣常見的農務建築措施。
未完待續
更多詳情:www.divooe.com.tw
2021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專題報導: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自然洋行回歸自然 展出靜謐的冥想空間(下)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西班牙館】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的解答!
更多精采內容:www.idshow.com.tw/id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