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主義在 1930 年代以一種建築運動出現,透過開放式格局,置入實用且機能性強的家具,融合簡約設計,是以現代主義為主的室內設計主題概念。
J&A 和 Sepanta Design 為中國成都的“第一條無人駕駛地鐵線”─9號線,創造出系列的13 個車站的主要站體設計,設計旨在激發遊客對地鐵的情感,所有概念出自於自然界中發現的形式和圖案,從其流動形式和蜂窩狀圖案演繹,靈感來自當地的絲綢編織傳統以及周圍公園中發現的動植物。
房子的設計和建造,必須在一個45 度的坡度區域,被GilBartolome建築團隊認為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挑戰。
一個觀星台、一個直升機停機坪、一個電影院、兩個健身房和兩個游泳池。─你絕對想不到,這樣的設計全都來自於一艘gigayacht!
科技來自於人性,讓人們的生活更有效率,而3D列印技術的誕生,除了應用在小物件外,也擴展到醫療、服裝、汽車、飛機,乃至於建築。從前蓋一棟房子最快也要花費三、四個星期,如今透過3D列印,讓2天蓋好房子不再只是幻想,原本費時費力的營建成本,現在只需要少數的人力,加上3D列印機器及材料,短短數小時,即可看見房屋雛形,甚至是一間竣工的房子。
在這樣一個明亮而“失重”的餐廳裡,永遠不會感到無聊。Zhenya Zhdanova在這個餐廳設計中,替用餐區注入新的活力提供了很好的創新元素——陶瓷、玻璃、瓷器。
你小時候有想像過住在松果裡是什麼感覺嗎?這棟17層樓約10,000平方公尺高的特色建築L'arbre Blanc,有著宛如縮小身體般看著巨大松果矗立似的獨特設計,其外觀著實讓人嘆為觀止,在自然光的沐浴下,更猶如白色大樹般給人滿滿希望。
想在家吃的開心自在,吃些什麼固然重要,“在哪裡吃”更是要緊。就快快把家裡的餐廳重新打造一番,讓在家用餐、也像外出在飯店或前衛餐廳般的情境氛圍,讓五感感知強烈且驚艷!
從街景看,這座房子看起來像是一個宏偉的混凝土體量,但其面向花園的立面卻呈現出生活上更精采的故事。該房屋採用先進的纖維增強混凝土建造,這是一種耐用的抗裂材料,並不需鋼筋。
肉體是靈魂附生的地方,當身心靈俱疲時,需要有一個休憩的場所、一個能包裝靈魂的容器,提供人類安穩休息的空間,讓創作者得以淨化心靈、紓壓身心,為下一個創作蓄勢待發。
傳統的鋼筋水泥、木構造等建築,立面的直線思考,總是讓人覺得有點生硬!位於中國南方的海口,有一棟外觀擁有多孔的有機體建築,它是知名建築師事務所MAD所設計的「雲洞圖書館」(Wormhole Library)。
看慣了一般飯店的金碧輝煌嗎?住膩了城市裡的都市生活嗎?在哥倫比亞的麥德林山區,有一間蓋在半山腰的旅店,外圍以無邊際水池圍繞,讓整棟建築像是浮在半空中,融入雲海之中。
在南非克魯格野生動物園內,「Kruger Shalati」旅館以當地傳說中的勇士Shalati為名,坐落在薩比河(Sabie River)上一座叫「塞拉提」的大橋上,橋長300米。飯店設計由南非Thebe旅遊集團經手開發,設計起源自1926年克魯格國家公園開幕之時,首批入園的遊客便是留宿於停靠橋上的火車內…於是百年之後,也以這樣的寓意經營設計,企盼給予旅者更多的視覺感知與想像空間…
後疫情時代來臨,久未飛出國的你,想好為下一個旅遊行程訂個新計畫了嗎?!想要跋山涉水,還是來到涯之巔、俯瞰大海、沁人心涼的Emil Nakijin Hotel?!
因為疫情的緣故,我們有多久沒有規劃旅遊出國走走?就算無法飛到國外,全世界還是有很多暖心建築,等著疫情結束來一趟建築巡禮。本單元將介紹來自全球各地的療癒系建築,讓人一飽眼福解抑鬱之憂,疫情雖然很煩人也不知道何時會結束,但還是可以先來一趟線上建築巡禮喔!
位於斯洛伐克高塔特拉山的“kežmarské小屋”,宛若是一塊上帝刻意遺留的魔方… 由 Atelier 8000 工作室所設計,這座山間小屋旨在一年四季為冒險家提供一個全年休息的地方和住所,同時能源使用方面可以自主運行。